Google Core Web Vitals
最後更新日期:
前言
在網頁開發中,功能實作是必然的,但也必須顧慮到的使用者的體驗(UX)。不好的 UX 網站容易讓使用者不會想再次使用,甚至還沒完整瀏覽過網站或連顯示都尚未,使用者就已經想離開了。
而我們要怎麼知道開發出的網站,對於使用者體驗(UX)是好的還是壞的?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來說說由 Google 所定出的 Core Web Vitals。
Core Web Vitals 是什麼?
Core Web Vitals 是由 Google 在 2020 年所定義出的,主要是透過三大指標來判斷一個網頁的品質,其評估的方向有,載入時最大內容繪製時間、使用者操作後繪製的時間及操作網站後內容位移距離。 而這些指標分別叫做 Largest Contentful Paint(LCP)、Interaction to Next Paint(INP)、Cumulative Layout Shift(CLS),並且它們也對於網站在 Google 的搜尋排名中會有所影響。
可能您在觀看其它文章中,會看到 First Input Delay(FID) 這項指標,它是最早 Google 在定 Core Web Vitals 時的其中一項,但後來發現此項定義存在限制,並經過一年的時間測試以及社群回饋後,在 2024 年 3 月由 INP 取代 FID。
Core Web Vitals 三大主軸
- Largest Contentful Paint(LCP):最大內容繪製;在使用者初始載入網站時,需在 2.5 秒內完成當前 ViewPort 的渲染。
- Interaction to Next Paint(INP):互動到下一個繪製;當使用者對網站有任何操作,需在 200 毫秒內反應並渲染完成。
- Cumulative Layout Shift(CLS):累積版面偏移;使用者操作網站任何功能,原本顯示在網頁上的內容,偏移分數需低於 0.1 以下。
Largest Contentful Paint
LCP 計算方式
在使用者進入網站時,當下第一個 ViewPort 中的文字區塊、圖片、影片都會被加入候選名單,並從候選名單中選擇最大範圍的內容,計算它首次繪製畫面所花費的時間。而在 ViewPort 以外的網頁內容,或使用者滾動過後才能看到的畫面,都不會納入計算。
LCP 分數指標
圖片來源:web.dev — Largest Contentful Paint
LCP 考量元素
- 文字節點
- Img 元素
- SVG 中的 Img
- Video 元素
- CSS Url 函式載入的圖片
Interaction to Next Paint
INP 計算方式
對於使用者在網站上的任何操作都會納入計算項目,例如:按鈕點擊、鍵盤輸入、畫面觸控...等,並會計算此次操作過後最大的回應時間。
INP 分數指標
圖片來源:web.dev — Interaction to Next Paint
Cumulative Layout Shift
CLS 評估方式
透過觸發網頁生命週期重新渲染時,非預期的版面偏移去計算。可能是使用者點擊網頁中某個按鈕,會顯示某個區塊內容,該顯示的區塊導致原本已經在畫面的內容有任何方向移動,例如:從上移到下、從左移到右。
CLS 分數指標
圖片來源:web.dev — Cumulative Layout Shift